【2016广东六校联考】2016广东六校联盟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模拟试题 发布时间:2019-12-05 点击:

【www.greenkl.com--模拟试题】

本站为你带来2016广东六校联盟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与你一起备战2016高考!以下为试卷详细内容: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6届高三高考模拟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虽然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潮学说、不同的历史时代或社会制度在不同情况下对“正义”的具体界定往往千差万别,但大多数人在长期共同生活中会形成一种规范性的伦理共识,它被视为最基本的“正义感”,其基本内容是“不可坑人害人”。任何人都不愿意自己受到别人的伤害,特别是有意的坑害,这一点可以说构成了所谓“人性逻辑”的一条基本公理;而当人们结成伙伴关系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很容易发现只有把同伴也当成与自己一样的“人”来对待,即所谓“爱人如己”,不去坑害他们,才能维持彼此间的和谐关系和生存发展。
大多数人正是基于这种质朴简单的日常体验,才形成了“正义感”,以致任何拥有“正义感”的人,如果发现其他人从事了坑人害人的邪恶行为,都会在内心深处产生所谓的“义愤”,想要阻止或惩罚作恶者以保护受害者;而如果他们察觉到自己从事了坑人害人的邪恶行为,也会在内心深处产生所谓的“悔恨”,敢于坦白认错、接受惩罚,并对受害者做出补偿。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凡是能够做到“不坑害人”的人,往往会被看成是守住了“正义”底线的正直之人;而如果他们还能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做到“爱人助人”,则会因此被看成是具有了优秀“德性”的高尚之人。当前人类社会十分推崇的“尊重人权”这一普世价值,也是植根于这种“不坑害人”的“正义感”之中的,只不过将后者进一步提升到了每个人都拥有的“正当权益”的层面上。
值得注意的是,生活在两千年前的孔孟虽然没有形成“尊重人权”的现代观念,但作为关注伦理问题的儒家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提倡的“仁义”观念已经清晰地包含着“不坑害人”意义上的“正义感”内容了。孔子特别强调“仁”在于“爱人”,甚至还因此设定了“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这条评判一切道德善恶的基本标准。曾经“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的墨子,正是在孔子上述观念的影响下,明确倡导“兼相爱交相利”,同时坚决反对“别相恶交相贼”,反复指出像“攘人犬豕鸡豚”“杀不辜人”这类在现代社会里会被看成是不正当地侵犯他人财产权或生命权的行为,统统属于“不仁”“不义”的举动。更有启迪意味的是,孟子虽然公开拒斥了墨子的“兼爱”主张,但在“义”的观念方面却明显受到了墨子的很大影响,因此也清晰地指出:“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同样把侵犯他人的财产权或生命权的举动看成是“非仁非义”的邪恶行为。
尽管“尊重人权”是在现代社会才被人们视为普世价值加以推崇的,但如果我们不拘泥于具体字眼的话,那么应该说,孔孟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通过积极阐扬具有儒家特色的“仁义”观念,自觉地肯定了与之在实质上根本一致的“不坑害人”的“正义感”;而儒家伦理本身具有的正面价值,以及它长期以来在中国乃至东亚社会生活中发挥的积极效应,包括它通过全力推崇父慈子孝的血缘亲情发挥的积极效应,归根结底也是立足于它对这种古今中外通行于世的“正义感”的自觉肯定之上的。
(摘编自刘清平《“亲亲相隐”怎样扭曲了国人的正义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坑人害人”是“正义感”的基本内容,它能成为一种规范性伦理共识,是基于大部分人长期共同生活的体验。
B.“爱人如己”是人们维持彼此间和谐关系的必要条件,这既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的心得,也是人性的体现。
C.有“义愤”与“悔恨”心理的人通常是讲“仁义”的人,也往往是拥有“正义感”的人。
D.“爱人助人”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正义感”的关键标准,如果一个人不能“爱人”,也就意味着他缺乏“正义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孔孟的仁义观体现了“不坑害人”的“正义感”,但并不能因此就说他们已具有现代人权观念。
B.墨子指出,侵犯他人财产权乃至生命权的行为是不仁义的,这一观点从根本上决定了孟子的仁义观。
C.根据孔子的观点,一个人只要合乎“仁”的标准,一定不会为非作歹,同时也会对他人抱有仁爱之心。
D.孔孟所提倡的“仁义”实质上和现代社会“尊重人权”这一普世价值不谋而合,而且它的积极影响早已超越国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持社会和谐关系的重要原则,也是具有优秀“德性”的高尚之人应有的处世之道。
B.孔子提倡“子为父隐”,即父亲为恶犯法,儿子应当刻意替父亲隐瞒,以使父亲逃脱罪责,这其实和他仁义观是自相矛盾的。
C.孔子的马厩失火,孔子从外面回来,得知这一情况,首先问是否有人受伤,这是孔子一贯主张的“仁”的精神的具体体现。
D.桃应问孟子:舜为天子,而其父杀人,舜该如何做?孟子认为舜应放弃天子之位,携父远逃,这一主张兼顾了“仁爱”与“正义”。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毛胜,字用钦,初名福寿,元右丞相伯卜花之孙。伯父那海,洪武中归附,以靖难功至都指挥同知。正统七年以征麓川功,擢都督佥事。靖远伯王骥请选在京番将舍人,捕苗云南。乃命胜与都督冉保统六百人往已再征麓川即命二人充左右参将贼平进都督同知。十四年夏,也先谋入寇,胜偕平乡伯陈怀等率京军三万镇大同。怀遇寇战殁,胜脱还。以武清伯石亨荐,景帝进胜左都督,督三千营操练。贵州苗大扰,诏胜往讨。未行, 而也先逼京师。胜御之彰义门北,击退之。越二日,引兵西直门外,解都督孙镗围。明日,都督武兴战殁于彰义门,寇乘胜进。胜与都御史王竑急援之,寇遂引却。胜追袭至紫荆关,颇有斩获。事定,乃命以左副总兵统河间、东昌降夷赴贵州。贼首韦同烈据香垆山作乱,胜与总兵梁珤、右副总兵方瑛等从总督王来分道夹击。胜进自重安江,大破之。会师山下,环四面攻之。贼窘,缚同烈降。还讨湖广巴马诸处反贼,克二十余寨,擒贼首吴奉先等百四十人,斩首千余级,封南宁伯,予世券。疏请更名,从之。移镇腾冲,金齿芒市长官刀放革潜结麓川遗孽思卜发为变,胜设策擒之。巡按御史牟俸劾其贪暴不法数十事,且言胜本降人,狡猾难制,今又数通外夷,恐贻边患。诏巡抚覆实,卒置不问。天顺二年卒。赠侯,谥庄毅。
(《明史·列传》卷四十四)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命胜/与都督冉保统六百人往/已/再征麓川/即命二人充左右参将/贼平/进都督同知。
B.乃命胜与都督冉保统六百人往/已/再征麓川/即命二人充左右参将/贼平/进都督同知。
C.乃命胜与都督冉保统六百人往/已/再征麓川/即命二人充左右参将/贼平进/都督同知。
D.乃命胜/与都督冉保统六百人往/已再征麓川/即命二人充左右参将/贼平/进都督同知。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丞相,古代中国官名,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某些朝代还有右丞相和左丞相之分。
B.伯,古代五等爵位之一,五等爵位从高到低依次是公、伯、侯、子、男。
C.总兵,官名。明初,镇守边区的统兵官,设有总兵和副总兵。遇有战事,总兵佩将印出战,事毕缴还,后渐成常驻武官。
D.谥,是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毛胜的祖父是元朝的右丞相,伯父那海,在明朝洪武年间归顺朝廷,因为在奉天靖难中立有战功而升任指挥同知。
B.因为毛胜和冉保是番将,又居住在京城,于是皇上命令他们统率六百人前往云南去镇压苗人,事后,毛胜升为都督同知。
C.在抵抗也先的战役中,毛胜先后在彰义门、西直门击退敌人。贼人首领韦同烈在香垆山作乱时,毛胜独领大军又一次大败敌军。
D.巡按御史弹劾毛胜贪婪残暴,又说他是外族降者,交通外夷,狡猾难制,恐怕会贻患边疆,但皇上并没向他问罪。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怀遇寇战殁,胜脱还。以武清伯石亨荐,景帝进胜左都督。
(2)移镇腾冲,金齿芒市长官刀放革潜结麓川遗孽思卜发为变,胜设策擒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①。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②。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注释】①赊,遥远。②槎(chá),木筏。
8.请简要分析首联“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的作用。(5分)
9.欧阳修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宋荣子能够在所有人都称赞或诽谤他的时候也不更加奋发或沮丧的原因是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觉得不过如此。
(2)杜甫在《望岳》中表达因睹山中景象而心胸荡漾,想极目所能地把这一切看个清楚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停止弹奏准备自言身世之前,欲说还休的矛盾心理,及其克服矛盾,决定一吐为快的神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库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①,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②,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又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上挂着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扫起来,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文章!你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词。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③”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忙,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吊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一面笑道:“一般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④”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紧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那边走。偶然两句,只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他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误想,担搁了听曲子。再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上,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⑤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注】
①中浣指每月的中旬。
②《会真记》即唐代元稹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因文中有“会真”诗三十韵,故又称《会真记》。金、元人把其中的故事演为诸宫调和杂剧,名为《西厢记》,这里指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③倾国倾城貌:金批本《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张生称自己是“多愁多病身”,莺莺是“倾国倾城貌”。
④“苗而不秀”两句即中看不中用的意思,语出《西厢记》金批本第四本第二折。
⑤“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见《牡丹亭·惊梦》。
(1)下列对这篇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宝玉深知《西厢记》是禁书,也知道《中庸》《大学》是该读之书,可他还是偷偷阅读,正表明了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叛和对自由对爱情的向往。
B.黛玉微腮带怒,薄面含嗔,转身就走,要到贾政和王夫人跟前告状,既要躲开口没遮拦的贾宝玉,又要避免把这个敏感的话题进行下去。
C.“银样蜡枪头”是《西厢记》中红娘挖苦张生中看不中用的话,黛玉此时以此挖苦宝玉,说明黛玉对宝玉的言行非常生气。
D.在黛玉听曲这一段中,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完整描绘出了一幅在艺术欣赏中产生共鸣的画面。
E.从读《西厢记》到赏《牡丹亭》,层层推进,黛玉对自己命运的认识一步步模糊起来。这于花柳繁华之时唱出的悲歌,更令人痛心疾首。
(2)选文缘起黛玉偶见宝玉品《西厢》,情节动人,请简要概括这部分选文的主要情节(6分)
(3)选文最后一段惟妙惟肖地展示了黛玉的心理变化。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6分)
(4)一样惜花爱花,但宝黛二人葬花的方式不同,其内在心态自然也不同。请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8分)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库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王西京的长安精神
徐进
1946年8月,王西京出生在西安的一个贫苦家庭。“纯属天性,没有家传”的他,从临摹小人书、连环画中的人物开始。初中时,王西京有幸遇到了启蒙他“真正进入艺术的导师”——画家于正常。恩师的精湛画技和嘉言懿行都成为王西京一生学习的标模。
1966年9月,王西京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西安美院附中并考入西安美术学院。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革命却彻底毁灭了这个年轻人的深造之路。随后,“噩梦”接二连三地袭来。先是父亲的历史冤案,自己也被牵连其中,接着是恩师惨遭冤杀。一出历史的悲剧让年轻的王西京刻骨铭心,这也构成了他后来表现“英雄主义”的作品中带有强烈悲怆情怀的根本原因。
1984年,王西京创作了中国画《远去的足音》,这是他现实主义题材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一种崇高的精神气节,一种悲壮的苍凉情绪,王西京在创作中对此境界的渲染,于严谨中显出厚重,在壮烈中透出哀伤。
1985年王西京结束了18年的编辑生涯,开始着手创建西安中国画院。当时的“西安中国画院”还是一个没有一寸土地、没有一分钱的民间团体。那时,画院没有房,办公地点就设在王西京的家里,迎来送往,家人成了义务的“接待人员”。画院没有钱,他就自掏腰包,把数万元稿酬都贴补到了上面。
“有人说我创办画院是自寻枷锁,我觉得,画家可以超脱,可以潇洒些,但不可不为社会做些事情,西安的现代文化繁荣应该是一代人的事,而不是几个人出名的事,我们做了一些奠基工作,牺牲是值得的。”终于,五年之后,一座大楼矗立在西安南郊,它是西安历史上第一所专业美术创作机构,从此,古城的美术事业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如今,西安中国画院已聚集了150多位有造诣的画家,成为西安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的基地及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也成就了一批中青年艺术家。 
随着阅历与认识的逐渐深入,大河意象开始成为王西京创作中不断感悟、探寻和发掘的一个重要主题。几十年来,他多次前往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等地采风写生,用心触摸黄河的脉络,在大河的赐予中领受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深厚、瑰丽和博大,体会着生生不息、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气魄和精神,同时也寻找着艺术表现的契机和可能。
在王西京的笔下,写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他另一项重要的“宏大叙事”,与其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可谓“双峰并峙”。从1981年创作的屈原《天问》开始,他让一组又一组历代俊杰在笔端“复活”,汇集成了一幅描述中国历史的波澜画卷。1982年,王西京创作了《李逵探母》,可视为其以“中西融合”造型模式表现古人的代表之作,作品以情感人,在侧重写实的人物画中融合了写意笔墨的表现性元素。
20世纪60年代初,以赵望云、石鲁为首的“长安画派”的6位代表人物在刚落成不久的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室习作展”。“长安画派”由此声名鹊起,这群西北画坛锐意改革的艺术精英以其强烈的现实精神和浓郁的地域特色进入世人视野,书写了现代中国画史上光辉的一页。
而半个世纪以后的今天,王西京接过老一辈艺术家的衣钵,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博大、雄强、开放、宽容的“长安精神”,并带领陕西美协的团队以此为方向,奋发向上、开明进取,大刀阔斧地改革求新。
“作为生息于古都这块文化沃土上的长安画派后来者,在一个波澜壮阔、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年代,面对飞速激进、国运复兴的时代潮流,意欲巅峰图造,再振长安画坛雄风的锐志便成为一种必然。”
相关连接
①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邵大箴评价道:“《黄河,母亲河》是王西京的扛鼎之作,这位有中西绘画全面技巧的艺术家,几十年来在中国画领域有卓越的奉献,但他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运用自己综合的功力与修养,创造既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又有高雅品质、正大气象和纯正品格的作品,在艺术创造上有新的突破。《黄河,母亲河》是他走向新艺术历程的标志。”
②王西京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文化身份的现代人。从他的生活与创作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他是肩负历史使命的艺术家。他的中国人物画创作,其表现方式和艺术风格,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也有对现代文化积极推动的一面;既有现实精神一面,同时又独具人文情怀。(选自徐文景《品评王西京先生的中国人物画》)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父亲的历史冤案,恩师的悲惨遭遇让年轻的王西京刻骨铭心,因而后来他的作品中都带有强烈的悲怆情怀。
B.为了能更好地在大河的赐予中领受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博大深厚,寻找艺术表现的契机,王西京多次前往黄河沿线地区采风写生。
C.没有高等学历,没有显赫家世,王西京依凭天赋和努力在画坛取得自己的成就,用真诚、求实和顽强,书写着属于他自己的美术人生。
D.王西京结束18年的编辑生涯,创办了西安中国画院,源于他对西安美术事业的关注以及他自身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
E.王西京的作品既蕴含中国传统文化,也有现代文化,既有现实精神,也有人文情怀,这就是他在中国画领域的贡献。
(2)作为国家级的专家,王西京对我国当代画坛做出哪些突出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作为生息于古都这块文化沃土上的长安画派后来者”,王西京的创作主要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分析。(6分)
(4)王西京是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家,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库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在《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巡视工作小组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不能看人看地方下“菜碟”,对领导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不能__________,要全部扫描。
②芝加哥论坛报刊发社论指出,美国在面对任何来自法国的合理要求时,都应该不遗余力地去满足,不再拖泥带水、不再__________,因为这么做符合美国利益的最大化。
③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强调“胆子要大”,就是克服___________、小富即安的消极思维,就是呼唤无私无畏、敢于担当的决心和勇气,但绝不意味蛮干。
A.投鼠忌器       首鼠两端       瞻前顾后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库  
B.投鼠忌器       瞻前顾后       首鼠两端  
C.瞻前顾后       投鼠忌器       首鼠两端
D.首鼠两端       瞻前顾后       投鼠忌器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美如果不合作,世界上的许多议程都难以进行,中美关系如果恶化,将会给两国关系以及世界格局带来重大的影响。
B.从2月6日起,一个“孔雀女”与“凤凰男”分手的“故事”刷爆网络,原因是上海城里的姑娘随江西农村的男孩回家过春节,结果被“黑糊糊”的一顿年夜饭给吓跑了造成的。
C.负利率的货币政策正在压垮日本经济,如同世界许多其他国家一样,快钱制造的虚假繁荣,政府和企业越发不愿意开展财政和结构改革的艰苦工作。
D.在云航大桥开工奠基仪式上,张书记一再强调,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大家要深思而慎为。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因孩子正处于培养阅读趣味的时期,所以,在保证他们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最基本的快乐的前提下,存在着一个培养他们高雅的阅读趣味——深阅读兴趣的问题。他们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未来的阅读水准。未来的专业人才,也就出于其中。                                         。
A.只要我们在他们中进行阅读的引导而不是顺其本性,我们就能指望有高质量的阅读未来。
B.如果我们不在他们中顺其本性地进行阅读的引导,我们就不能指望有高质量的阅读未来。
C.只有我们在他们中进行阅读的引导而且顺其本性,我们才能指望有高质量的阅读未来。
D.如果我们不在他们中进行阅读引导而只是顺其本性,我们就不能指望有高质量的阅读未来。
16在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得超过20字。(5分)
太阳能,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主要表现为常说的太阳光线。    ①   ,古人类就懂得用阳光晒干物件,并以此作为制作食物的方法,例如制盐和晒咸鱼等。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    ②    。太阳能的利用有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然而利用太阳能发电还存在成本高、转换效率低的问题,     ③     。
 
17中国杭州将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下图为此次峰会的会标。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6分)
    注: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十二个重要经济体组成。宗旨是为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日前,著名演员大陈在准备出演某话剧时,突发高烧并持续不退,剧院被迫临时取消演出。但大陈说:“这么冷的天,不演对观众来说太残酷了。”于是在导演的搀扶下,极度虚弱的大陈坚持着亲自登台向观众鞠躬致歉,险些跌倒。不少观众拥至台前喊道:“我们理解,快回去休息吧!”所有观众都毫无怨言且井然有序地退场。
事后,剧院表示将为持票观众现场办理退票或安排另一时间段的演出。除了有观众赶回外地等特殊情况退掉了33张票,其余近900名观众均未退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库  
  2016届“六校联盟”高考模拟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正义感的关键标准是“不坑害人”,一个人不能“爱人”不一定意味着他缺乏正义感。)
2.B(“不正当地侵犯他人财产权或生命权的行为”并非墨子原意,而是现代观念对墨子的表述的解释。另外,墨子这一观点只是对孟子的仁义观有影响,而非“从根本上决定了”。)
3.D(孟子的这一主张并不符合“不坑害人”的正义。)
4.B
5.B(五等爵位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公、侯、伯、子、男)
6.C(“毛胜独领大军”错,原文中是同梁王缶、方瑛等随从总督王来一起进攻。)
7.(1)陈怀遇到敌人在交战中战死,毛胜逃脱回来。后来因武清伯石亨的推荐,景帝升任毛胜为左都督。(“殁、脱、以”三个关键词,各1分,大意2分)
(2)毛胜转移镇守腾冲,金齿芒市长官刀放革暗中勾结麓川的残余乱党思卜发作乱,毛胜用计擒住了他。(“守、潜结、为变”三个关键词,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毛胜,字用钦,初名福寿,元朝右丞相伯卜花之孙。伯父那海,洪武年间归附,后来以参加“靖难”之功升到都指挥同知。正统七年(1442),他以征讨麓川之功,升为都督佥事。靖远伯王骥请挑选在京的番将和留居的番人,调他们到云南去镇压苗人。皇上于是命毛胜和都督冉保统率六百人前往。后来,再征麓川,即命两人充任左右参将。贼乱被平息后,毛胜升为都督同知。十四年(1449)夏,也先图谋入侵,毛胜偕同平乡伯陈怀等率京军三万镇守大同。陈怀遇到敌人在交战中战死,毛胜逃脱回来。后来因武清伯石亨的推荐,景帝升毛胜为左都督,总督三千营操练。贵州苗人严重骚扰,诏令毛胜前往讨伐。他还没有动身,也先已经逼近京师。毛胜在彰义门之北抵御,击退敌人。过了两天,他领兵到西直门外,解除了都督孙镗之围。第二天,都督武兴在彰义门战死,敌寇乘胜推进。毛胜与都御史王竑急忙赶去增援,敌寇于是退走。毛胜一直追击到紫荆关,斩杀和俘虏不少。事态平息之后,便命他以左副总兵之职统率河间、东昌两地投降的夷人赴贵州。贼人首领韦同烈占据香垆山作乱,毛胜与总兵梁王缶、右副总兵方瑛等随从总督王来分道夹击。毛胜从重安江进兵,大破贼人。各路在山下会师,四面环攻。贼人势穷,绑缚韦同烈出来投降。毛胜回来时又讨伐湖广巴马等地的反贼,攻克二十余寨,擒获贼首吴奉先等一百四十人,斩首一千余级,被封为南宁伯,给予世袭诰券。他上疏请求改名,皇上同意了。他移镇腾冲,金齿芒市长官刀放革暗中勾结麓川遗孽思卜发作乱,毛胜用计擒住了他。巡按御史牟俸弹劾他贪婪残暴等数十件不法事,并且说他本是投降过来的人,狡猾难制,现在又多次交通外夷,恐怕会贻患边疆。皇上诏令巡抚核实,但最后并没向他问罪。天顺二年(1459),他去世。赠侯爵,谥庄毅。
8.①起句,点明题旨。(1分)
“楚色”照应“南征” (1分);“行人”照应“寄友” (1分);(任一可得1分此点满分1分)
②起句,统领全诗(1分)
“苦”为下文写景抒情奠定感情基调。(1分)“穷千里”“赊”暗示征途遥远,对亲友思念无尽。(1分)
照应下文所见“芳林”“旅雁”“候馆”“山鸦”等景物;和尾联“独思家”形成首尾呼应。(任一可得1分,此点满分2分)
10.(1)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2)荡胸生曾(层)云,决眦入归鸟。
(3)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9.①(此点满分2分)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孤独寂寞烦躁(1分),思念亲友,怀念家乡的情感。(1分)
②(此点满分2分)借景抒情。(1分) “旅雁”暗示思家;“山鸦”表达客居他乡的烦躁。(1分)
③(此点满分2分)反衬,乐景写哀情。(1分)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写出诗句1分)以乐景写哀情,美丽的早春景物,衬托出游子的孤独以及对亲友的思念。(分析1分)
④(此点满分2分)直接抒情。(1分) 两句直抒胸臆的诗句“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1分)
(②③④任答两点可得4分。)
【诗词赏析】
作者曾在洛阳做过官,在那里结识了一些朋友。早春时候,他正在到南方去的路上(南征),写了这首诗,寄给他在洛阳(洛中)的朋友们,诉说自己在途中孤寂思家的感受。
古代楚国范围很广,包括现在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以及四川、广西、陕西三省的一部分。后来所谓“楚”,常常泛指南方的广大地区。第一句说,极目千里,所看到的树色、天色,都在古代楚国的范围之内。远行的人最怕望不到边的路,他所要走的路却正有千里之遥。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我这个在外旅行的人(行人),是多么担忧这遥远的路程啊(何苦赊)! “赊”遥远的意思。在九百多年前,人们出门,最好的交通工具也只是船和马,多数人得靠徒步行走;要走千里路程,可不是一容易的事。知道这情况,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穷千里”,就这样“何苦赊”了。
在古时候,离家远行是很容易产生孤寂的感觉的,第二联正是写这种感觉:走近散发出芳香的树时,正好看到北归的大雁;到了行人宿夜的旅店(候馆),又听到山里的乌鸦乱叫(噪)的声音。雁是一种候鸟,冬天飞到南方,春天又飞回北方,到处漂泊。在外旅行的人,见到大雁,常常会触发自己孤独流浪的离愁。何况这雁在春天又是向北飞,而他却要往南行,这一对比,便更增加了他有家不能归的感慨了。一天走累了,本想在旅店好好歇一下,却又听到乌鸦烦人的叫声,心情怎么能平静下来呢?
走了一段陆路,又改换成水路。第三联写在水路看到的景象:春意已进入到河边的青草,也就是说,青草已经抽芽,长出来了,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水上植物也已经开了花,就在木筏的边上。河边水上的这一派春天景色,倒是很美的,可是作者并没有那种闲情逸致来欣赏这良辰美景;相反地,这美景反而更勾起他的离愁;不能同亲友共赏,再好的景致,也如同虚设呀,所以心情不能平静。他在想什么呢?
最后一联说,迎着春天的东风,喝上一杯闷酒,在这新年到来的时候,我只是想着家乡。逢年过节,一般都要同家人团聚,共贺新春。可是他在新春的时候,还要在外地长途跋涉,哪有心思去欣赏春天的美好景色呢?新年只能使他更加想念家乡了。
11.(1)D(3分)、A(2分)、B(1分)(B.黛玉并不是真的“告状”“躲开”。C.黛玉对宝玉并没有生气。E.黛玉对自己命运的认识一步步清晰起来。)
(2)黛玉担锄葬花——黛玉细读《西厢》——宝黛“戏语”表衷情——黛玉独听《牡丹》曲(答对1点1分,答对2点3分,答对3点4分,答对4点6分)
(3)①黛玉不喜戏文,便不留心(1分);②感慨大好春色、美丽青春无人欣赏(1分);③感叹自己也是如此,能否与宝玉共享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不是自己能决定的(1分);④眼看着这如花美眷在似水流年中无可奈何地消失,不觉心动神摇(1分);⑤青春逝去,只幽闺自怜,站立不住,如醉如痴(1分);⑥想人生短暂,爱情珍贵而不可定,愁多情浓,心痛落泪(1分)。(每点1分,共6分)
(4)①方式不同:宝玉兜起花瓣,放入流水之中。而黛玉用花冢葬花,让花日久与土相化。(2分)
②心态不同:宝玉认为落花、女儿、流水,都洁白无瑕。怕落花糟人践踏,故以对待女儿的心来对待落花,把花放入清澈的水中。以为流水干净,不会玷污花瓣;不甚关心或没有想落花的归宿。(3分)
黛玉认为流水眼前虽是清澈,可到了有人家的地方,仍旧有可能会被糟蹋;且流水还会让落花继续漂泊,漂泊之中仍会有一番苦难的历程。泥土才是落花的归宿,让落花与泥土一体,以此希求落花的洁净;自己就是落花,以此希求自身的超脱。(3分)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库  
12.(1)C D(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A、B不给分)(A.“因而后来他的作品中都带有强烈的悲怆情怀”错,原文是表现“英雄主义”的作品中带有强烈悲怆情怀。B.强加因果。E.“这就是他在中国画领域的卓越贡献”不准确,王西京在中国画领域的贡献不止于此。)
(2)①热切地关注西安美术事业,创办西安中国画院,培养成就了一批中青年艺术家,推动了陕西美术事业的发展。
    ②以全面的中西绘画技巧创造既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又有高雅品质、正大气象和纯正品格的作品,在中国画领域有卓越的奉献。
    ③继承了“长安画派”的传统,旗帜鲜明地提出博大、雄强、开放、宽容的“长安精神”,带领陕西美协的团队奋发向上、开明进取,大刀阔斧地改革求新,再振长安画坛雄风。
(答出1点给2分,答出3点给满分)
(3)①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中有崇高的精神气节和强烈的悲怆情怀。
②以“大河意象”为重要主题,蕴含深厚的民族历史与文化,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气魄和精神。
③内容上,表现古代文人雅士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画卷。
④将西方绘画技巧融入到中国画笔墨体系中,写意笔墨和写实造型深度融合。
(答出以上任意3点给6分)
(4)①有社会责任感,具有担当意识:热切关注西安美术事业,独自扛起创办西安中国画院的重任,培养西安的书画人才,为西安的现代文化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或提出“博大、雄强、开放、宽容的长安精神,并带领陕西美协的团队以此为方向,奋发向上、开明进取,大刀阔斧地改革求新。)
②有顽强崇高的精神气节:深造之路被毁,父亲与恩师被牵连进政治漩涡,历史的悲剧让的王西京刻骨铭心,他却将悲痛化为力量融注于艺术追求之中。
③自觉肩负历史文化使命:将中西方绘画技巧结合起来,极力刻画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既发扬传统文化,也积极推动现代文化,兼具现实精神与人文情怀,展现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瑰丽和博大,体会着生生不息、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气魄和精神。
④王西京先生是当代青年的楷模,他的人格魅力启示我们:一个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坚定的信念,拼搏的精神,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这样不仅能为祖国发展、民族振兴尽一份力,也能够促进我们自身的成熟与完善。
(结合文本6分,共3点,每点2分;结合现实2分)
13.A【解析】投鼠忌器: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首鼠两端: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右动摇不定。 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14.参考答案:D( D句中的“是否”与后句中的“质量”相照应,“质量”有“质量高”和“质量低”两种情况;A.语序不当,应为“如果中美不合作”;B.句式杂糅,“原因是......造成的”;C.成分残缺,在“政府和企业”之前加介词“使”;)
15.D【解析】根据语境,要填写的句子是这一文段的总结句,强调培养深阅读兴趣对未来的阅读水准的重要性。四个选项似乎在语义上大致相同,但仔细比较,发现在前一个分句中需要理清两个概念的关系——“进行阅读引导”和“顺其本性”,结合上文,这里更强调培养阅读趣味即阅读引导的重要性,而没有重点强调顺其本性,所以排除B、C选项,而A选项的关联词“只要……就……”表示的是充分条件关系,从前文表述来看显得过于绝对化,所以D选项更符合语境。
16.参考答案:①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悠久 ②太阳能已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所以太阳能的利用还不是很普及(答对①1分,答对②③各2分)
17.要素:①会标用20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②辅以“G20、2016、CHINA”和篆刻印章 “中国”二字。(2分,1点1分)
寓意:①桥梁寓意着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②桥梁线条形似光纤,寓意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③20根线条分成两组,暗指数字11,也暗指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这两类国家。两组线条交汇在一起暗示两类国家的合作。④图案中G20的“〇”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的精神,这种协作对全球发展的作用和对大会圆满结束的祝福。⑤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英文CHINA相呼应。(1点2分,答对任意2点得4分。)
18.【立意解析】(仅供参考)
从大陈角度立意:(1)尊重观众,勇于担当,才能赢得尊重、理解。(2)真诚沟通,才能消除误解,获得理解。(3)敬业赢得敬重。(4)有艺更要有德。
从观众角度立意:(1)理智面对,多设身处地,才能理解别人。(2)做高素质的观众。
从剧院的角度立意:遇到问题,要人性化、真诚地处理,才能积极有效。
从观众与大陈的角度立意:真诚沟通,宽容,才能增进理解,促进和谐。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库  

本文来源:http://www.greenkl.com/monishiti/55582.html

上一篇:益阳箴言中学林翼班|2016湖南益阳箴言中学高三十模英语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厦门外国语学校官网]2016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适应性考试数学理科试题及答案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3 - 2018 绿色考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绿色考试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