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软件杯】东北林业大学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来源:技术移民 发布时间:2019-06-29 点击:

【www.greenkl.com--技术移民】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领域(代码:085212)
一、培养目标
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符合职业导向,以工程化思路,面向企事业单位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素质全面,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实用型软件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通过课程实践、项目实训及在企业毕业设计(论文)获得工业界阅历和经验,不断提升学生的工业化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成为软件产业所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的软件产业人才。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3年,一般为2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原则上2个学期进行课程学习,2个学期为工程实践及学位论文
三、培养方式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4年,正常为2年,最长不得超过4年。原则上2个学期进行课程学习,2个学期为工程实践及学位论文。
软件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采用课程学习、课程实验、工程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1+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生在学期间,1年课程学习,1年工程实践和形成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工程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位论文选题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或职业背景,并必须通过开题报告答辩方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四、主要研究方向
1、软件工程技术
2、软件工程管理
3、软件服务工程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软件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需修完不少于32学分的课程。研究生培养计划由导师签字后生效,一般不得更改。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在入学2周内制定完成,一式2份交至学院研究生秘书处备案。
应修学分:不少于32学分。
其中公共课  9 学分,领域骨干课 8 学分,选修课 9-11 学分,校外实践研究 4学分,必修环节 2 学分。
2、课程设置(包括前沿讲座、学术报告等)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学期 备注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 32 2 秋季 考试 第一外国语 48 3 秋季 考试 信息检索 32 2 秋季 考试 知识产权 32 2 秋季 考试 专业基础课 算法设计与分析 32 2 秋季 考试与课程论文 软件体系结构及应用 32 2 秋季 考试与课程论文 现代软件工程学 32 2 秋季 考试与课程论文 高级数据库理论及应用 32 2 春季 考试与课程论文 必修
环节 工程实践(1年集中或分段产学研工程实践) 64 4   学科负责组织考核 参加学术活动 3 次(不少于3次),主讲学术报告、前沿讲座 1 次(不少于1次) 32 2   学科负责组织考核  
 


课 软件项目管理 32 2 秋季 考试与课程论文  企业服务建模 32 2 秋季 考试与课程论文 物联网技术 32 2 秋季 考试与课程论文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32 2 春季 考试与课程论文 高性能集群计算:编程与应用 32 2 春季 考试与课程论文 决策支持系统 32 2 春季 考试与课程论文 嵌入式3S技术 32 2 春季 考试与课程论文 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 32 2 春季 考试与课程论文 软件工程案例分析 32 2 春季 考试与课程论文 信息安全技术 32 2 春季 考试与课程论文 TRIZ理论基础 32 2 春季 考试与课程论文 高级软件测试技术 32 2 春季 考试与课程论文 系统分析与设计 32 2 春季 考试与课程论文 六、实践环节
学生在学期间应进行实习、实践环节的训练,实习、实践形式可做多种安排,每2个月可获1.5学分,最多4学分。实习学生撰写实习、实践报告,考核成绩,获得相应学分。实践环节学分不满4学分的,需学习相应学分的选修课程,补足相应的学分。
实践教学可以下列方式实施:
(1) 具有特定主题的系列实验课或以实验为主的专题课;
(2) 与学科应用技术相关的硬件、软件设计或机构设计;
(3) 在本学科实践教学基地或与企业联合建立的实践基地进行工程设计、项目研究等方面的实践教学;
(4) 企业实践指结合硕士论文研究,到相关企业参加项目开发或研究。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及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强化创新意识。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业工程领域内业务水平高、责心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即双导师制。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用不少于一年的时间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具体要求如下:
1、选题、开题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于第2学期末或第3学期初完成论文选题工作。研究课题须在本专业研究方向范围内,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具有现实意义或理论学术价值,原则上应来源于导师正在承担的科研课题或企业项目。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检索并阅读中外文资料(其中外文资料应占较大比例),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研究意义、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内容、创新之处、关键技术与研究方法、研究目标、进度与安排等,重点突出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研究生应在第2学期末或第3学期初向学院学科研究生工作小组做开题报告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在听取意见并修改后提交正式书面报告,研究生专业工作组对其开题报告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意见,确定论文题目后,研究生方能正式开始学位论文工作。
2、论文阶段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应在相关领域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理论、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论文要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以及一定的创造性和较强的工程实践性,对于实践性强的课题,论文应有具体的实验研究和验证结果。
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导师应帮助其分析工作中的难点,及时给予指导,使论文工作顺利实施。
论文的书写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位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要求文理通顺、逻辑严谨。
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可采用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等形式,但写作必须规范(格式同科学硕士研究生)。
论文送审及答辩同科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同样要进行盲审。论文答辩前,研究生对所研发的软件或硬件进行演示,由所在学院(或相关部门)验收。
3、论文答辩
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参照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章制度汇编》及《东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条款进行,论文的“创新性”是评定优、良成绩的重要依据。
学位论文必须由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本人独立完成,应当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够体现论文作者运用计算机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论文评审与答辩
1、 论文评审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2、 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3、 论文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2位专家不是论文作者的导师)。
九、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本文来源:http://www.greenkl.com/chuguoyimin/30215.html

上一篇:东北林业大学农业信息中心_东北林业大学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下一篇:自然资源资产是指_《自然资源(森林)资产评价技术规范》等33项行业标准目录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3 - 2018 绿色考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绿色考试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