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2016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_辽宁2016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模拟试题 发布时间:2020-03-15 点击:

【www.greenkl.com--模拟试题】

本站为你带来辽宁2016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请考生们多多关注本站为你提供的第一手考试资讯。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0分)
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以有效打击 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
B.马云这个曾经一文不名的年轻人,于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公司,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跻身世界富豪之列。
C.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D.英国《金融时报》指出,中国经济增速超过了预定目标,中国经济在主动调控的背景下取得了增长,这样的成绩可圈可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凭借微信6亿用户资源的微信支付,自开通之日起便成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业界翘楚,造就颠覆一切商业生态的架势。
B.为推进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习马会”受到全世界瞩目,因为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C.2015年6月1日,长江游轮“东方之星”号在湖北监利县水域沉没的原因是,忽然遭遇龙卷风导致。
D.仅仅用了8天时间,《寻龙诀》就突破了10亿元票房,《捉妖记》创下的突破10亿元票房速度纪录持平。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社会的和谐是社会正常秩序得以维持的关键,而社会秩序的核心,儒家认为是“礼”。 。 , , 。 , 。它包括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从个人、家庭推衍到国家,依次建立起一套三纲六纪的社会秩序。
①“礼”的运用,应以“和”为中心
②而是一种对以仁为根本基点的正当的互动关系的追求
③体现出儒家和谐的社会秩序论
④《中庸》甚至把“和”看作“天下之达道”
⑤儒家的纲常礼仪,不是一种单线式的通知阶梯关系
⑥《论语·学而》有“礼之用,和为贵”
A. ⑤②⑥①④③ B.⑤②①⑥④③ C.①⑥④③⑤② D.①⑥③④⑤②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库  
二、(满分15分,每小题3分)
4.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什么呢?)
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
C.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既没有伯伯叔叔,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浅薄,很晚才有了儿子。)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也为时不晚。)
5.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A.“明明如月,……不可断绝”此句表面似乎是写天上的月亮无端触发了诗人的愁思,实际上是以明月比贤士,表明求贤不得的忧愁。
B.“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此句接续前文诗人对贤士渴慕不得的情思,表达了诗人贤士既得之后,喜不自胜,但不忘旧主之情。
C.“月明星稀……何枝可依”此句以“乌鹊”喻贤士,大意是说,贤士们都在寻找寄身之所,但哪里才是他们可靠的寄身之所呢?
D.“山不厌高,……天下归心”此句诗人借用典故,并以周公自比,表达对众多贤士的渴慕之情,表明自己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相与:相交往。
B. 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C. 及其所之既倦 之:往,到达。
D. 不能喻之于怀 喻:比喻。
7.下列句子不属于直接表现作者悲喜之情的一项是 ( )
A. 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B.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C.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D.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一句,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
B.“不知老之将至”是说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葆有美好的留恋。
C.“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彻底否定了老庄齐生死的观点,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
D.作者认为古今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这是十分可悲的事情,后世人读到这个集子也会有同感。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库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满分16分)
善 人
老 舍
汪太太最不喜欢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称穆凤贞女士,也愿意别人这样叫她。她丈夫很有钱,她老是不客气地花着;花完他的钱,而被人称穆女士,她就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吃饭。
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多忙。还没起床,丫环自由进来回话。她嘱咐过自由们不止一次了:她没起,不准进来回话。丫环就是丫环,叫她“自由”也没用,天生的不知好歹。
“自由,我嘱咐你多少回了!”穆女士看看钟,快九点了,她消了点气,她喜欢一气睡到九点,身体定然不错;她得为社会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长时间的睡眠。
“不是,太太,女士!”自由想解释一下。
“说,有什么事!别磨磨蹭蹭的!”
“方先生要见女士。”
“他又怎样了?”
“他太太死了!”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难过。
“不用说,又是要钱!”穆女士从枕头底下摸出小皮夹:“去,给他二十,叫他快走!”
自由拿着钱要走,又被主人叫住:“叫博爱放好洗澡水。”自由走出去后,穆女士又想起:方先生家里落了丧事,二少爷怎么办呢?无缘无故的死哪门子人,又叫少爷得荒废好几天的学!穆女士是极注意子女教育的。
“博爱,开饭!”她赌气似的大喊。
穆女士的早饭很简单;一大盘火腿蛋,两块黄油面包,草果果酱,一杯加乳咖啡。吃着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方先生到底可怜,她得设法安慰方先生:“自由,叫厨子把鸡蛋给方先生送十个去。”
穆女士咂摸着咖啡的回味,想象着方先生吃过鸡蛋必能健康起来,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继而一想,以后索性就由她供给他两顿饭,那可就得少给他几块钱。他少得几块钱,可是吃得舒服呢。她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可是谁体谅她怜爱她呢?想到这儿,她觉得生命是个空虚的东西。工作,只有工作使她充实,使她觉到快活与自己的价值,她到书房去看这一天的工作。
她的秘书冯女士已在书房等了一点多钟了。冯女士才二十三岁,一月挣十二块钱。穆女士的交际多么广,做她的秘书当然能有机会遇上阔人;假如嫁个阔人,一辈子有吃有喝,岂不比现在挣五六十块钱强?穆女士为别人打算老是这么周到,而且眼光很远。
来到办公室,冯女士把记事簿早已预备好了:“穆女士,盲哑学校展览会,十时二十分开会;十一点十分,妇女协会,您主席;十二点,张家婚礼;下午……”
“先等等,”穆女士又叹了口气,“张家的贺礼送过去没有?”
“已经送过去了,一对鲜花篮,二十八块钱,很体面。”
“啊,二十八块的礼物不太薄,下午一共有几件事?”
“五个会呢!”
“甭告诉我,我记不住。等我由张家回再说吧。”
穆女士不想去盲哑学校,可是又怕展览会相片上没有自己,怪不合适。她决定晚一会儿,正赶上照相才好。这么决定了,她忽然觉得有点儿空虚,愿意说点什么……解解闷儿。她想起方先生:“冯,方先生的妻子走了,我给他送了二十块钱去,和十个鸡蛋,怪可怜的方先生!”穆女士的眼圈真的有点发湿了。
冯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去见汪太太,她不见,而给了二十块钱,可是她晓得主人的脾气“方先生真可怜!可也是遇见女士这样的人,赶着给他送了钱去!”
穆女士脸上有点笑意:“我永远这样待人;连这么着还讨不出好儿,人世是无情的!”
“谁不知道女士的慈善与热心呢!”
“哎!也许!”穆女士脸上的笑意扩展得更宽了些。
“二少爷的书又得荒废几天! 要不我先好歹地教着他?我可是不很行呀!” 冯女士很小心地说着。
“你怎么不行!你先教着他得了,我亏不了你!”
“您别又给我报酬,反正就是几天的事,方先生事完了还叫方先生教。”
穆女士想了会儿,“冯,你就教下去,我每月一共给你二十五块钱,岂不是很好?”
“就是有点对不起方先生!”
“那没什么,遇机会我再给他弄个十块八块的事;那没什么!我可该走了,哎!一天一天的,真累死人!”
(有删改)
9.下列对穆女士这一人物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5分)
A.穆女士自认为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养活,很会爱惜自己。
B.穆女士自认为很有善心,很照顾贫寒的人,方先生死了太太她送钱又送蛋。
C.穆女士为别人考虑一贯周全,用了冯女士教儿子,还不忘给方先生再找个活计。
D.穆女士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好,但实际上她是既吝啬又世故。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5分)
A.穆女士认为,“丫环就是丫环,叫她’自由’也没用,天生的不知好歹”,可见其自我标榜的“自由”“博爱”都是虚伪的。
B.穆女士“不想去盲哑学校,可是又怕展览会相片上没有自己,怪不合适”,表明穆女士对于社会公益事业只是表面上热心。
C.冯女士之所以给穆女士当秘书,是因为穆女士交际广,做她的秘书能有机会遇上阔人;假如嫁个阔人,一辈子有吃有喝。
D.穆女士让她的秘书冯女士兼职做儿子的家庭教师,表面上是为冯女士好,实际上就是为了省几块钱,充分暴露出她的吝啬。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穆女士一天到晚都很忙,她忙于各种社会事务,一下午就有五个会,多得她自己都记不住,只好让冯女士帮她记着。
B.穆女士由衷地同情方先生的不幸遭遇,主动资助他钱,还送他十个鸡蛋补身体,并在向冯女士谈起他的不幸时湿了眼圈。
C.小说主要由穆女士处理方先生丧妻之事、享用早餐、听取冯女士汇报日程三个场景构成,情节紧凑,并有助于集中刻画人物形象。
D.小说运用讽刺手法,刻画了一个自认为热衷社会公益活动、追求自由博爱,实际上伪善、空虚、冷漠、吝啬的所谓的“善人”穆女士。
E.小说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多侧面、多角度、生动地刻画了穆女士这一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库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四、(满分20分)
12. 小说极具讽刺意味,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达到这种讽刺效果的?(8分)
13.用楷体或行体,工整且尽量美观地默写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全词。
 
(请注意题目、作者和正文的书写格式)(8分)
14.仿照下面划线句的句式,在横线处续写两句话。(4分)
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       ;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五、(满分4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40分)
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羚羊是名副其实的弱者,它们每天都会被狮子、豹子、豺狼等猛兽追逐、猎杀,似乎每天都得提心吊胆地生活。但科学家发现,羚羊却是草原上活得最“轻松愉快”的动物之一,它们一天中的绝大多数时光都能安静地吃草、快乐地嬉戏,哪怕虎狼近在咫尺。
原来,羚羊是一种“健忘”的动物,对于自己被追杀的恐怖场景或同伴被捕杀的血腥场面,几分钟后就能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它们能天天快乐地享受鲜嫩的青草。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库  
2016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三)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1.C(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2.B(A搭配不当,“造就”改为“大有”,C句式杂糅,删掉“导致”, D成分残缺,应为“与《捉妖记》创下的……纪录持平”)
3.C
二、4.A(“刀俎”应译为“菜刀和砧板”。)
5.B(并非“不忘旧主之情”,“旧恩”当指往日的情谊。)
6.D(喻:明白。)
7.B
8.D(作者感到可悲的是“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三、9.C(她为了省钱才用冯女士教儿子,给方先生找活计也只是顺口一说而已,并非表示她为别人考虑周全。)
10.C(借助穆女士交际广,认识阔人、嫁给阔人,并非冯女士给穆女士当秘书的原因,只是穆女士自己的想法而已。)
11. CD(A并非是会多得让穆女士记不住,而是她根本不愿意记B穆女士并非真的同情方先生E小说没有运用肖像描写。)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四、12.示例一:巧用对比映衬,借穆女士自身言与行的种种矛盾达到讽刺效果。她一方面想以“穆女士”的称谓证明自己是独立女性,一方面又不客气地花着丈夫的钱,做着名副其实的“太太”;一方面她给丫鬟起名“自由”“博爱”,一方面又百般役使他们,不给他们以尊重。她一方面标榜自己仁慈,一方面却在方先生丧妻的时候冷酷无情地辞掉了他。她的言与行、真实内心与外在言行的矛盾对比鲜明,将其虚伪冷漠的丑陋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使批判入木三分。
示例二:反话正说(或“说反话”、“反说法”)。小说多处反话正说,本来穆女士虚伪冷酷,作者却称她为“善人”;本来她的早饭极其丰富,却说“她的早饭很简单”;本来她是极其自私冷漠的,却说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作者用这种肯定赞美的语言描述她明显的虚伪自恋、道貌岸然,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可鄙可笑,较之直言指责更为有力,厌恶之情表达得更为强烈。
示例三:漫画式的夸张。小说以漫画的笔法,描写她自我膨胀的心理,比如送给方先生十个鸡蛋,她就认为方先生吃了“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冯女士做她的秘书,她就认为人家当然有机会嫁个阔人,一辈子吃喝不愁。这些描写把人物的丑恶虚伪加以漫画式的夸张,不仅可以从外在表现上把人物的好笑、丑态推向极致,而且可以从内在塑造上把人物的精神状态呈现出,极尽揶揄、讽刺之能事,让人印象深刻。(8分;其中“观点”2分,“举例”4分,“手法效果”2分;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13.
                渔 家 傲                                       范 仲 淹                   塞 下 秋 来 风 景 异 , 衡 阳 雁 去 无 留 意 。 四 面 边 声 连 角 起 , 千 嶂 里 , 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 。     浊 酒 一 杯 家 万 里 , 燕 然 未 勒 归 无 计 。 羌 管 悠 悠 霜 满 地 , 人 不 寐 , 将 军 白 发 征 夫 泪 。                                                                                         文题书写大致居中(不加书名号),1分(词,若既有词牌又有题目时,可分两行居中书写,亦可写在一行,词牌与题目中间空一格,或中间加“·”。);作者姓名(范仲淹)另起一行,居中或偏右,1分;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上下阕之间空两格,1分;正文书写正确,5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扣到0分为止,标点不计。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库  
14.示例一:忙碌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 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示例二:娇媚的昙花选择在夜间开放 那是在教我们低调
示例三:绽放的腊梅傲立在冰天雪地中 那是在教我们顽强
15.参考立意:1.学会忘记 2.有“忘”才有“乐”,有舍才有得 3.忘记之乐
评分细则:分四等评分。
一等文:40-37分,可将38分作为基准分上下浮动。要求:切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符合所选择运用之文体的要求,不少于600字。
二等文:36-32分,可将34分作为基准分上下浮动。要求: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充实,语言通顺,大体符合所选择运用之文体的要求,不少于600字。
三等文:31-26分,可将29分作为基准分上下浮动。要求:基本符合题意,有一定内容,语言基本通顺,不少于400字。
四等文:25分以下。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列入四等:⑴作文内容严重偏离题意,甚至与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毫无关系;⑵语病较多,难以卒读;⑶结构残缺,字数不足300字。
说明:⑴未拟题目扣2分;⑵每出现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⑶标点错误多可酌情扣分;⑷字体工整美观、卷面整洁者,可酌情加1-3分。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库  

本文来源:http://www.greenkl.com/monishiti/59635.html

上一篇:2017太原市高三三模文综答案|山西太原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河北十大名校_河南河北名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省际联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3 - 2018 绿色考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绿色考试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