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太原市高三三模文综答案_山西太原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来源:模拟试题 发布时间:2020-03-15 点击:

【www.greenkl.com--模拟试题】

本站为你带来山西太原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请大家多多关注本站为你提供的第一手考试资讯。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
1.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据下图判断

  A.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B.燕宋两国不能通婚
  C.晋鲁两国可以通婚  D.燕齐两国可以通婚
2. 皇位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成熟的继承制度,但各种权贵势力如干政的宦官、外戚后妃集团常常出于各自的利益,干扰嫡长制的实行,出现了许多白痴皇帝或幼帝,造成了朝政混乱。这反映了
  A.君主权力受到挑战  B.皇权至上带来的后果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嫡长制影响社会稳定
3. 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半期其权能有所扩大,到东汉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说明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C.监察官位卑权重的特征得以改变  D.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所沿用
4. 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由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和掌权的状况,隋唐确立了科举制之后,基本纠正了这一状况。这一变化说明科举制
  A.是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制度  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完善了朝廷选拔官吏的机制  D.导致了世家大族势力的衰落
5. “省”这一名称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元朝时,在全国重要地带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亦简称为省。据此推断,行省的设置
  A.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  B.体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变化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破解了“藩镇割据”难题
6. 《礼记•王制》记载:农户帮助耕种公田,私田就不再纳税;公家分配的农田和宅地不准出卖。对这一记载所涉及的土地制度评述正确的是
  A.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手段  B.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这种制度具有公私二重性质  D. 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
7.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主持葵丘会盟,盟约规定各诸侯国要“无忘宾旅”、“无遏汆”,即要保客商、不阻碍粮食流通。这反映出当时
  A.粮食是各诸侯国争夺的主要目标  B.诸侯争霸方便了商人的活动
  C.商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部门  D.求富重利成为各诸侯国共识
8. 中国古代的租佃制不断发展变化,从地租这一角度来看,就经历了由实物地租向货市地租、分成租向定额租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出
  A.佃农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B. 土地兼并现象的日益严重
  C.租佃关系日趋占据主导地位  D.劳动力商品化的进程加快
高考历史模拟题  
9.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所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0.明朝有人描述当时情景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反映出当时
  A.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C.区域性商帮的出现  D.跨区域贸易迅速发展
11. 《阅世编》里记载(晚明上海)标布(一种优质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据此可知当时
  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C.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D.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12. 明清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大量新型的工商业城市,与传统市镇相比其主要的区别是
  A.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不同  B.城市的密度前所未有
  C.城市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D.城市的规模急剧扩大
13.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偷偷的察看)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韩非子在此强调的是
  A.人性恶前提下的君臣之道  B.推行改革变法的重重阻碍
  C.加强中央集权的艰难过程  D.贵族政治体制的多种弊端
14. 有学者认为,汉代儒学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其试图努力去把儒家从讲起来很好听的比较迂阔的理论变为可以运作的东西。这说明汉代儒学
  A.继承了先秦儒学的神学思想  B.吸收佛道思想而阐释儒学
C.充满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  D.契合时代要求而重新整合
15. 中国古人对女性的评价,唐以前推崇美女,四大美女都是唐以前的人物,而宋以后则更多的推崇才女。导致这一变化的最合理因素是
  A. 社会的进步  B.理学的兴起  C.女权的发展  D.教育的发展
16. 黑格尔评论某一思想:“希腊英雄们都是出现在法律尚未制订的时代,或者他们自己就是国家的创造者,所以正义和秩序,法律和道德,都是由他们制订出来的,作为和他们分不开的个人工作完成的。”据此判断,黑格尔评论的是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7. 亚里士多德提出,一切政体都要有三个要素: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构,其二为有关公务执行的行政机能,其三为审判机能。他认为“如果三个要素都有良好的组织,整个政体也将是一个健全机构”。亚里士多德的上述观点
  A.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真实写照  B.最早提出了权力制衡的理论
  C.关注到政治统治的制度化问题  D.反映了城邦居民的共同愿望
18.罗马法学家把古希腊的自然法哲学注入法律,例如人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他们认为法律的一切规定都必须以此为最高准则。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罗马法继承了古希腊的法律条文  B.自然法是与自然有关的法律条文
  C.罗马法的制订遵循了自然法原则  D.体现了罗马法司法程序的进步性
19. 政权组织形式是指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以及国家权力的实现或运作机制,在实际的政治操作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运作原则,其中有一条“由谁产生对谁负责”。据此判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 英国的首相和议会  B.美国的总统和国会
  C.英国的国王和议会  D.德国的首相和议会
高考历史模拟题  

2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的事件结束,历时近50年,但最终的结果却并未“革了国王的命”,反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 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B.王权势力的壮大
C.英国政治传统的影响  D.人民群众的要求
21. “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与合众国缔结的条约或将要缔结的条约,概应成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这一规定体现了
  A.联邦制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原则  D.各州自治原则
22. 《地理大发现探幽》中评价新航路开辟时指出:“它让各地出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新品种,改变了大陆的生态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其观察视角立足于
  A.人类社会由分散走向整体  B.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
  C. 物质文明改变了政治文明  D.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
23. 从16世纪开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曾先后活跃于世界舞台上,但到了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导致英国“后来者居上”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的发展
  B.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增强了英国的实力
  C. 葡西荷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
  D. 紧邻大西洋的英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4. 某一历史时期“西欧国家在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率先实现了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据此,与这一时期相符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A. 家庭作坊  B.手工工场  C.工厂制度  D.垄断组织
25. 有学者在评论17至18世纪的法国人时指出,“他们除了土地、保险箱、他们自己所控制的企业或他们认为自己懂得的企业以外,畏惧把自己的储蓄投入任何事业”。据此分析,19 世纪法国工业落后的原因是
  A. 人们落后的价值观念  B.工商业资本严重缺乏
  C. 缺乏大批自由劳动力  D.君±专制軟体的束缚
26.下表为1820〜1913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太原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阶段性测评历史试卷及答案

  A. 法国的工业发展始终呈现为倒退状态
  B. 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开始发展工业
  D.科技水平是影响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7. “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主要反对的是神秘主义和教会的腐败,而不是基督教。它不像其它宗教一样往往把崇拜对象具体化,而是将上帝作为抽象的存在。”这段话旨在强调
  A. 宗教改革改变了基督教的信仰对象
  B. 基督教思想与神秘主义的辩证统一
  C. 基督教思想与理性精神的内在关联
  D. 宗教改革推动了资产阶级思想解放
28. 美国学者孟德卫认为:“在18世纪的法国,没有神圣启示的儒学,作为一种令人赞赏的哲学被反基督教的启蒙思想家接受。信奉自然神论和开明专制的中国君主成了启蒙思想家向欧洲宣传的极好典范。”这表明
  A. 中国制度符合启蒙思想家的设想
  B. 启蒙思想家吸收了儒学合理成分
  C. 中国已经成熟实施开明专制制度
  D. 启蒙思想和儒学有共同的价值观
高考历史模拟题  

29. 恩格斯认为《物种起源》“写的简直好极了”,马克思也曾经几乎“有好几个月不谈论什么其它的东西,而是谈论达尔文和他发现的革命力量”。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认为,社会的组织结构、阶级层次,可以用生物学中的生存斗争加以说明。这表明进化论
  A.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创造条件  B.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C. 推动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整合  D.适合了不同认知群体的需求
30. “它排斥虚无缥渺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这番言论反映的文学流派
  A. 热情的讴歌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B. 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大发展
  C. 以独特的个性化视野描绘感觉
  D. 强调真实客观的再现典型人物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5分。
3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
——摘编自《春秋•公羊传》
材料二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间,史之阀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吕思勉认为:“封建者,统一之反也。封建之制废,则统一之业成矣。然后世又有为统一之梗者,则叛民、叛将之割据是也。柳子厚(柳宗无)谓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势固无从叛。”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大一统”思想的内涵。(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大一统”国家形式在战国时期面临的困境。(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后维护“大一统”的制度保障。(4分)

32.(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
三百余年,待士大夫以礼。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盖惟州县痒序之教沉迷俗学,而科举利诱之习蛊惑士心,故俾学者于是焉讲道。
——摘编自《中国书院史资料》
材料三宋代江西书院有149家,为全国之最。其中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还被公认为全国四大书院之首。
——摘编自俞兆鹏《宋代江西文化繁荣的原因》
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如右,而揭之楣间。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贵之于身焉……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祿而已也。
——摘编自《白鹿洞书院揭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兴起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的特点。(9分) 高考历史模拟题  33.(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国)在与欧洲其它强国的争霸过程中,特别是统一的民族国家形成之后,法国的现代化道路曲折而漫长。由于法国特有的理想化的思想基础和浪漫的文化特征,也由于法国的历史和现实传统,法国没有选择渐进式的现代化方式,而是采用了非此即彼的极端手段,用激进革命的方法实施政治现代化,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材料二与西欧许多国家相比,德意志的现代化进程起步相对较晚,直到19世纪初才真正开始向现代的迈进。在德意志的现代化启动和展开过程中,普鲁士——德国的统治集团始终发挥了主导的作用:其中的远见卓识者为了维护传统统治体制,一再適过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现代化,由此形成了一种防御性的现代化模式。
——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材料三就现代化的进程和结果而言,美国的历史无疑是一部成功的记录。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之初欧洲移民及其后裔力图按照他们所熟悉的模式重建社会;然而,北美不同的环境和其他条件,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打算,对来自母国的观念、制度和方式加以创造性的转化,逐渐建成了一个与母国不完全相同的社会。
——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历程•北美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政治现代化以革命方式展开的“理想化的思想基础”和“历史和现实传统”各指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普鲁士在德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主导作用,并且分析这种
“防御性的现代化模式”是如何“维护传统统治体制”的。(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创造性转化”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成功的记录”。(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近代欧美各国不同政治走向的共性因素。(2分)

34.(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现代经济秩序中,只要千得合法,赚钱就是职业美德和能力的结果与表现……一个新型企业家只有性格异常坚强,才能避免丧失忍耐自制,避免道德上和经济上的败落……没有任何其他东西能够给他力量,去克服无穷无尽的障碍,首先是现代企业家所必须做的强度无限的工作……禁欲主义的节俭必然要导致资本的积累,增加在财富消费上的种种限制,使资本用于生产性投资成为可能,从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强了财富……劳动是一种天职、是最善的、归根到底常常是获得恩宠确定性的唯一手段。
——摘编自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材料二长期以来很多历史学家在解释工业革命时都准备以技术为中心,即便今日这种单项式解释不那么时兴时,也很少有人愿意完全否定技术进步所起的作用……最先进的技术一般来说,只要哪个国家想要它,它就可以得到它,但多数国家却仍然落后,因为他们不要这些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们不愿接受先进技术必然会带来的社会改组,不允许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以图大规模运用这些技术。
——摘编自弗林《工业革命的起源》
材料三从17世纪末开始,一种追求和进取的精神开始在全英国弥散,并得到社会的承认与鼓励,结果就激发了人的创造力,引发出技术大革命,这是工业革命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因素。作为这种追求的结果,英国在物质财富的生产方面发生突飞猛进的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率先跨进了“工业民族”的行列。
——摘编自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精神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精神发端于英国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精神对英国的影响。(4分)


3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实质上的停滞被表面上的繁荣遮盖了,明清两代耕地面积扩大了,粮食总产量增加了,民间手工业普遍建立,商品交换的数量品种明显增加,商路的扩展与市镇的崛起又使市场容量倍增。但与此同时,生产工具无重大
改进,人均劳动生产率没有明显提高,相反,人口大量增加,租税负担加重,人民生活更加困难……总之,这是一种没有实质性发展的增长,是一种没有效率的数量上的膨胀。
根据安古斯•麦迪森教授的分析,公元1300〜1500年,中国是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公元1500〜1800年,中国是世界经济实力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国家; 1800年以后,准确的说,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逐渐变为落后的国家。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中国传统经济发展的“悖论”展开评论。(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富有逻辑。)
高考历史模拟题  
高考历史模拟题  
高考历史模拟题   高考历史模拟题   高考历史模拟题   高考历史模拟题   高考历史模拟题   高考历史模拟题   高考历史模拟题   高考历史模拟题  

高考历史模拟题  

本文来源:http://www.greenkl.com/monishiti/59608.html

上一篇:【海南国兴中学中学地址】海南国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海南国兴中学中学地址]海南国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3 - 2018 绿色考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绿色考试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