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2016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模拟试题 发布时间:2019-12-05 点击:

【www.greenkl.com--模拟试题】

本站为广大考生免费带来各种考前考后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备战2016年高考,以下为2016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更多高考内容请关注本站。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6届高三最后一卷
语 文 试 题
I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要在极其有限的篇幅里统摄庞大问题的著述,往往最后只能止步于浅尝辄止。但这本《中国艺术演讲录》是个例外。这本集子汇集了近代赫赫有名的中国文物收藏家和鉴定家福开森于1918年在芝加哥艺术学院所作的六次关于中国艺术的演讲。
文化的传承具有根植性和排他性,要了解异域的艺术文化,“蜻蜓点水”并不难,难的是深入对方传统的内核。福开森做到了。福开森七十岁时,画家李育灵为其画像。画中的福开森虽有着洋人的容貌,但其衣着、身形、气韵已与中国文人并无二致,而整幅画的留白、款式也都是典型的中国范儿。这幅画像就像是福开森与中国艺术关系的隐喻。初翻这本演讲录的谋篇,并不深奥,依据的是大家在初识中国艺术时常会依附的支脉:“青铜器”“玉器”“石刻”“陶瓷”“书画”和“绘画”。但是平淡的不一定无奇。对于中国文化和艺术精神主脉的独立拿捏令福开森虽然依循着“骨感”的大而化之的框架,但他的论说却是“丰满”的——他可以旁征博引许多历史故事,可以列举出被我们忽略的故宫博物院某一件藏品来作为例证。他就像是在用自己的笔墨描摹一幅中国艺术地图。地图上每一个“标注点”,除了精准、切中肯綮,还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而“手绘”就成了这幅“地图”最耐人寻味之处。即使福开森选取的“标注点”并非全新,“标注方式”却常新鲜别致——譬如,许多大家都曾论及的“中国画立足于记忆性复现和想象性重构,而不是对模型或模特作精确的摹写”的观点,福开森通过构想《仿真图》和《宋人虎图》的成画过程来试图还原中国文人作画的过程,生动可感又余味悠长。当然,“个性鲜明”的潜在弊端是“主观”以及因此可能导致的偏见,特别是对于具有天然且深厚西学背景的福开森而言。但是,西学背景不仅没有成为他研读中国艺术的屏障,反而令他越发领悟到深植于中国土壤的中国艺术本质所在。西方艺术的种种标准和情状,作为一种“视觉经验”反而更显现出中西方艺术的“区别性特征”。所以,在这本著述里,福开森会质疑西方学者对于中国艺术的评判。但他并非只是偏向中国艺术和中国专家的阵营,深厚的中西方学术根基令他不会盲从和迷信任何一方的既有观点——他只信赖自己的眼光。即使面对的是已经盖棺定论的观点,他还是要经由自己的独立思考延展伸发。这种在观点论争和考辨上的独立精神弥漫在整部著述中,令这本“入门读物”蕴藉丰厚。
尽管福开森对中国艺术的理解已然深潜入其神髓,但在字里行间依然掩盖不住这本著述的“异域气质”。事实上,福开森也并无意于“掩盖”.这也正是“手绘”地图的笔墨意之所在——他用济慈的诗来注解中国山水画,用斯宾塞和丁尼生的名言来体悟关全的山水杰作。这些灵光乍现的“宕开一笔”,让我们对于中国艺术在人类艺术史中的格局有了亲近而切实的感受。艺术的国界如此模糊,因为人类的心灵如此相近。                     (改编自《中国艺术的“手绘地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许多在有限的篇幅里论及大问题而只能浅尝辄止的著述相比,《中国艺术演讲录》这本“入门读物”却已然深入了异域艺术文化的精髓。
B.福开森七十岁时的画像具体生动地展现了他与中国艺术关系:中国文化的精神、内蕴和气息已经潜移默化地浸透了他的内心。
C.从通常在初识中国艺术时都会依附的支脉结构角度看,《中国艺术演讲录》的六个演讲选题的谋篇是平淡无奇并不深奥的。
D.在《中国艺术演讲录》这本著述里,福开森面对中西方学者关于中国艺术的评判、考辨上的论争,绝不会盲从和迷信任何一方的既有观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对于中国文化和艺术精神主脉的独立理解和把握,决定了《中国艺术演讲录》的大而化之的“骨感”框架和论说的“丰满”。
B.福开森鲜明的个性色彩通过《中国艺术演讲录》中新颖的“标注点”和别致的“标注方式”得以充分的体现。
C.构想和还原《仿真图》《宋人虎图》等古代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一种生动可感又余味悠长的艺术理解和评论方法。
D.在以深厚的中西方学术为根基同时又弥漫着独立精神的《中国艺术演讲录》中,福开森提供了论说中国艺术的新思想新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的传承具有很强的根植性和排他性,要真正了解异域的艺术文化,深入对方传统的内核,需要避免主观和偏见,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
B.中国的艺术深植于中国的土壤,西方艺术的种种标准和情状,不是评判中国艺术的标尺,而是中西方艺术“区别性特征”的一种参照。
C.用济慈的诗以及斯宾塞和丁尼生的名言来解悟中国艺术,福开森这种“异域气质”的笔墨把中国艺术推进到了人类艺术史的大格局中。
D.具有天然且深厚西学背景的福开森反而越发领悟到中国文化艺术的本质,这一事实充分佐证了艺术的国界的确是如此的模糊。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段秀实,字成公,陇州淠阳人也。秀实性至孝六岁母疾水浆不入口七日疾有间然后饮食及长沉厚有断
大历元年,马璘奏加开府仪同三司。璘决事有不合理者,必固争之,得璘引过乃已。璘既奉诏徙镇泾州,其士众尝自四镇、北庭赴难中原,侨居骤移,颇积劳怨。刀斧将王童之因人心动摇,导以为乱。或告其事,且曰:“候严,警鼓为约矣。”秀实乃召鼓人,阳怒失节,且戒之日:“每更筹尽,必来报。”每白之,辄延数刻,四更毕而曙。既差互,童之乱不能作。
四年,朱泚盗据宫阙,源休教泚伪迎銮驾,阴济逆志。泚以秀实尝为泾原节度,颇得士心,后罢兵权,以为蓄愤且久,必肯同恶,乃召与谋议。秀实初诈从之,阴说大将刘海宾、何明礼、姚令言判官岐灵岳同谋杀泚,以兵迎乘舆。及韩旻追驾,秀实以为宗社之危,期于顷刻,乃使人走谕灵岳,窃令言印。不遂,乃盗用司农印印符以追兵。旻至骆驿得符,军人亦莫辩其印文,惶遽而回。秀实谓海宾等日:“旻之来,吾党无遗类矣!我当直搏杀泚,不得则死,终不能向此贼称臣。”明日,泚召秀实议事,源休、姚令言、李忠臣、李子平皆在坐。秀实戎服,与泚并膝。语至僭位,秀实勃然而起,执休腕夺其象笏,奋跃而前,唾泚面大骂日:“狂贼,吾恨不斩汝万段,我岂逐汝反耶!”遂击之。泚举臂自捍,才中其额,流血匍匐而走。凶党群至,遂遇害焉。德宗在奉天闻其事,惜其委用不至,垂涕久之。
兴元元年二月,诏曰:“昔王蠋守死以全节,周颧正色而抗词,惟我信臣,无愧前哲。不有殊等之赏,旌表非常之功。可赠太尉,谥日忠烈,宣付史官,赐实封五百户、庄宅各一区。废朝三日,收京城之后,以礼葬祭,旌表门闾。有临危致命,殁而逾彰;有因事成功,权以合道。苟利社稷,存亡一致,酬报之典,岂限常伦。”自贞元后,累朝凡赦书节文褒奖忠烈,必以秀实为首。
(摘自《旧唐书·列传七十八》,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秀实/性至孝/六岁母疾水浆/不入口/七日疾有间/然后饮食及/长沉厚有断
B.秀实性至孝/六岁/母疾/水浆不入口/七日疾有间然/后饮食/及长/沉厚有断
C.秀实性至孝/六岁/母疾/水浆不入口七日/疾有间/然后饮食/及长/沉厚有断
D.秀实/性至孝/六岁母疾水浆/不入口七日/疾有间然/后饮食及/长沉厚有断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宫阙,宫殿。因宫殿门外有双阙,故称宫阙。常常用来指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文中的“宫阙”则是借指朝廷政权。
B.符,指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文中的“符”是指盖有印信以证明真实性的、向下属发出命令或通知。
C.笏,古代大臣上朝面君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按官品分为玉笏、象牙笏和竹笏,在上面可以比画和记事,以备遗忘。
D.旌表,指古代统治者提倡封建德行的一种方式。受表彰者通常会得到朝廷赐予匾额或者修造石坊的恩遇,以彰显名节。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段秀实不仅倾力协助马璘合理决事,而且在马璘奉诏率众前往泾州后,成功阻止了王童之煽动的变乱。
B.段秀实在危急时刻,别无良策,只好铤而走险,用盗盖司农印的险招,侥幸地追回了叛将韩旻的部队。
C.段秀实乘朱泚召他参加议事会的机会,抱以身殉国之念,当场勃然大骂,拼力抢夺象笏希望能击杀朱泚。
D.段秀实被认为可与守死全节的王蠋、正色抗词的周颧媲美,得到了赠太尉、谥忠烈、赐实封等特别奖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秀实乃召鼓人,阳怒失节,且戒之日:“每更筹尽,必来报。”(5分)
___________________
(2)苟利社稷,存亡一致,酬报之典,岂限常伦。(5分)
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早雁   杜牧
金河①秋半虏②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③月明孤影过,长门④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乡菰米岸莓苔。
【注】①金河: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②虏:指南侵的回鹘。③仙掌:指汉长安建章宫前举掌托起承露盘的仙人铜铸像。④长门:汉宫殿名。
8.诗歌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边塞惊雁”图?请简要描述。(5分)
________________
9.从全诗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了神奇的“大鹏鸟”凭借大风慢慢地飞了起来。
(2)《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第二次听琵琶女弹琴时自己心潮起伏,不禁泪湿衣襟。
(3)《岳阳楼记》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表明了他不管自己仕途如何起伏,都将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库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鸳鸯劫     梁晓声
(1)冯先生是我的一位朋友,擅画鸳鸯,颇有名气。近三五年,他的画作卖得很好,就在京郊置了一幢大别墅,还营造了几亩地的庭院。庭院里蓄了一塘水,塘中养着些水鸟,有野鸭、鸳鸯什么的,还有一对天鹅。
(2)冯先生搬到别墅去住不久,有次亲自驾车将我接了去,让我分享他的快乐。我二人坐在庭院里的葡萄架下,吸着烟,饮着茶,一边观赏着塘中水鸟们悠哉悠哉地游动,一边东一句西一句地闲聊。
(3)我问:“它们不会飞走吗?”
(4)冯先生说:“不会的,买来之前已被养熟了。没有人迹的地方,它们反而不愿去了。”
(5)又问:“在天鹅与鸳鸯之间,你更喜欢哪一种?”
(6)答日:“都喜欢。天鹅有贵族气;鸳鸯之美,则属小家碧玉,各有其美。”
(7)我虚心求教:“听别人讲,鸳鸯鸳鸯,雄者为鸳,雌者为鸯;鸳不离鸯,鸯不离鸳,一时分离,岂叫鸳鸯,不知道这其中有没有什么传说故事?”
(8)冯先生却说,他也不太清楚,说他只对线条和色彩以及构图技巧感兴趣,至于什么故事不故事,不想多知道。
(9)三个月以后的某日,我正睡午觉,突然被电话铃扰醒,抓起一听,对方是冯先生。“惊心动魄!惊心动魄呀!哎,我刚刚亲眼目睹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事件!”我说:“你别制造悬念了,快讲。讲完了放电话,我困着呢!”
(10)于是,冯先生语调激动地讲述起来。
(11)冯先生中午午睡前,总是要坐在窗前,欣赏塘中水鸟游弋,吸一锅烟斗。那天他正要点烟,突然发现水塘一片混乱。仔细一看,竟是一只苍鹰,正俯冲向水塘里捉水鸟!两只天鹅,猝临险况,反应疾迅,扇着翅膀跃到了岸上。苍鹰一袭未成,旋身飞上天空。第二次俯冲下来,目标盯准的是那只雌鸳鸯。那雄鸳鸯一下子游到了雌鸳鸯前面,张开双翅,用显然弱势的双翅扑打苍鹰的利爪,拼死保卫雌鸳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就这么接二连三地展开了。水塘里一时大乱……待冯先生不再发呆,冲出别墅,战斗已经结束。
(12)待冯先生讲完,忍不住关心地问:“那只雄鸳鸯怎么样了?”
(13)他说:“惨!惨!遍体鳞伤,两只眼睛也瞎了。”
(14)我听得也有几分发呆,困意全消。
(15)秋季某天下午,我带着几位朋友到冯先生那里去玩儿,发现他的水塘里增添了一道使人好奇的“风景”——一只雌鸳鸯,将它的一只翅膀,轻轻搭在雄鸳鸯的身上,在塘中缓缓地缓缓地游来游去,使人联想到一对臂挽着臂在散步的恋人。而那只雄鸳鸯,漂亮不再,背上有几处地方裸着褐色的呈现创疤的皮。而塘中的其他水鸟,包括两只雪白的、气质高贵的天鹅,只要和那对鸳鸯相遇,都会自觉地给它们让路,仿佛那是不言而喻之事,仿佛已成塘中的文明准则。尤其那一对天鹅,当它们让路时,每每曲颈,将它们的头低低地俯下,一副崇敬的姿态。
(16)我心中自然清楚那是为什么,我悄悄对冯先生说:“在我看来,它们每一只都是高贵的。”
(17)冯先生默默地点了一下头,表示完全同意我的看法。
(18)不久前某日,又接到冯先生电话;“它们死了!”
(19)“谁们?”
(20)“我那一对鸳鸯……”
(21)于是想到,已与冯先生中断往来两年之久了。先是,他婚变,后妻是一京漂女郎,芳龄二十有一,小冯先生三十五岁。新婚正燕尔,祸事偏到来——冯先生某次驾车回家时,不慎撞在电线杆上。脑部受损,落下手臂挛颤之症,无法再作画。后妻便闹离婚。冯先生不堪其尖言刻语之扰,签字同意。后妻去前,将其画作全部暗中搬走。此时的冯先生,除了他那大别墅和早年间积攒的一笔存款,也就再没剩什么了。坐吃山空,前景堪忧。
(22)冯先生呜呜咽咽地告诉我,那塘中的其他水鸟,因为无人饲喂,都飞光了。
(23)我马上说:“不都是养熟了的吗?”
(24)又是一阵呜咽。
(25)冯先生没有回答我的疑问,电话就挂了。
(26)我呆呆地陷入了沉思,猛然想到了一句话是“万物互为师学,天道也”。
(《读者》2016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本文相关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冯先生在京郊购置别墅后,亲自驾车接“我”到他那里分享他的快乐,写出了冯先生既重情重义,又有想在“我”面前显摆一番的心理。
B.本文善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如通过“只对线条和色彩以及构图技巧感兴趣,至于什么故事不故事,不想多知道”的回答,表现了冯先生浅陋的一面。
C.冯先生之所以觉得鸳鸯和苍鹰的这场打斗“晾心动魄”,除了打斗场面险象环生这一因素外,主要是冯先生爱情生活曲折,他对此深有感触。
D.小说中多使用了对比手法,有塘中水鸟前多后“都飞光了”的对比,有冯先生前后生活状况和感受的对比,以及令人唏嘘的重情与重利的对比。
E.作者称水鸟自觉地给这对鸳鸯让路为“塘中的文明准则”,这其中蕴含了作者对当下某种社会生活现状的痛心、忧虑与反思,这也正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里的那对鸳鸯具有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根据文意用词语或短语概括回答。(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在写我接听冯先生电话过程中,为什么突然插入(21)段这些内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小说,探究结尾段中划线句子的深刻意蕴。(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库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1949年,北平解放,百废待兴。李德伦为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乐队购置设备,广揽人才,四处奔走。这已超越他作为中央歌剧院指挥的权限。他的努力,为中国交响音乐艺术发展打下了基础。
1953年,36岁的李德伦撇下妻小赴苏联留学,一去就是四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世界著名指挥家阿诺索夫教授。1957年秋,李德伦学成回国,担任中央乐团指挥。之后多年,他率领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把这西方音乐的经典,介绍给广大听众。他也曾率团到港澳、朝鲜、日本等多个地区和国家演出。又先后到苏联、芬兰、捷克、古巴、卢森堡、德国、葡萄牙、加拿大、美国等国访问演出,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对乐曲的深刻理解,独特的阐释以及指挥中的才气与灵气,使得国外的同行为之折服。他成为我国享誉中外的国际级指挥大师。
突如其来的“文革”,神州罹难。李德伦这双创造美、复活美、播洒美的大手,拿起了改锥、扳子,练出一手修自行车的手艺,他变成了“工人”阶级一员。在这场劫难中,一定要活下去的信念,使李德伦一次又一次地闯过了生命死亡和灵魂丧失的考验。这条回回汉子,巧妙应付,从容迂回,厉鬼不能夺其正,利剑不能断其刚。他把大写的人字,写得更有光彩、更为淋漓。
当神州恢复澄澈时,李德伦已过耳顺之年。他经营了40余年的中央乐团,正常的排练演出已经屈指可数。一种焦灼的使命感驱使他义无反顾,一心要让中国交响乐重回大众耳畔,重新走向世界乐坛。他不顾多病体衰,不顾因肾癌而摘掉一个肾以后体虚乏力,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去。1977年3月26日是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逝世150周年纪念日。李德伦给中央有关部门提出,计划举办大型演出。这次演出仿佛一声春雷,爆响世界。世界上音乐人群惊诧不已,惊喜万分。李德伦给中国交响乐打开了新的命运之门。
国门大开,流行文化充斥市场,人们沉浸在流行音乐的浮躁中,一切空间,一切媒体都成了流行音乐的舞台。那虚假的“沉醉”,缺少品位的“粗豪”,被人模仿、追逐。五千年文明古国出现了文化滑坡的趋势。李德伦忧心忡忡。他无意去否定时尚,却不能不关心流行浪潮下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浮沉与走向。雅与俗,不等同于艺术上的优劣;而粗俗、恶俗,从来不属于俗文化的主流。李德伦又开始构思一个中国音乐界的“史无前例”。
这场《交响乐之春》的大型音乐会于1987年3月1日在首都体育馆演出。演出阵容庞大,完全是挑战极限:11个音乐团体,810多名演奏乐手。指挥均由以李德伦为首的国内顶尖级的指挥家担任。《交响乐之春》共演出两场,场场爆满。特别是当李德伦指挥810多名乐手的大乐队,奏起《春节序曲》和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的时候,观众已整个消融在那双巨手创造的“天籁”之中。这场音乐会,被报纸誉为“曲高和众”、“八百勇士壮举”。
北京当时没有一座真正的音乐厅,特别是适宜演出交响乐的场所。为了在西长安街六部口内建起一座现代化的高雅音乐的殿堂,他亲自考察、策划、上下奔走,从设计到施工,事一无巨细,都亲历亲行。这个工程开工仅有100万元,历经了3任文化部长,终在1986年完工,前后耗时等于一个抗日战争的时长。李德伦身后矗立起一座音乐届的丰碑——北京音乐厅。李德伦在建厅之初,留下一句话:这里不演流行音乐。这句话至今为音乐厅经营者所恪守。
2001年10月1 9日零时39分,中国交响乐之父、回族最杰出的艺术大家阿卜杜拉·阿齐兹·李德伦先生归真,享年84岁。最优秀的文化精英一个个远离了我们,丁峤、李超、王连芳、马坚、马松亭……他们最终化为历史上一段段辉煌。
但是,他们之所以为举世人崇敬仰慕,难道仅仅是那点儿学问、才能?
(节选自《中国交响乐之父——回族文化大师李德伦》,作者李佩伦,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1940年,李德伦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小提琴。1943年,到延安的中央管弦乐团当指挥。建国后,李德伦先后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歌剧舞剧院的指挥。李德伦多次在国内指挥演出,多次应邀赴欧美各国访问演出,并任客座指挥,享有世界声誉。(《百度百科》)
②担任中央乐团指挥期间,李德伦致力于交响乐的普及与发展。他在北京、天津、广州等20多个城市组织乐队训练、演出,促进一些地方乐队如北京、山东、内蒙乐队的建立及北京音乐厅、广州音乐厅的兴建。并到全国各大学,工厂及机关团体举办“交响乐讲座”。(中国音乐家网《李德伦》)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李德伦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小提琴,为他1943年到延安的中央管弦乐团当指挥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基础。
B.在担任中央乐团指挥期间,李德伦带领中央乐团先后在北京、天津、广州等演出,促进了北京、山东、内蒙古乐队的建立和音乐厅的兴建。
C.“文革”中,李德伦的刚正之气和坚定的信念,使他得以从容面对死亡和灵魂的考验,这使他的人生更有光彩,更为淋漓。
D.利用贝多芬逝世1 50周年纪念日举办大型演出,李德伦不仅快速恢复了中国交响乐的世界影响,更为中国交响乐开启了新的命运之门。
E.李德伦在北京音乐厅建厅之初,留下一句话:这里不演流行音乐。李德伦无意去否定时尚,但作为一代大师,有时也要敢于拒绝。
(2)李德伦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我国国际级指挥大师的?结合文本简要回答。(6分)
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德伦对中国交响乐的发展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请概括作答。(6分)
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德伦成为中国交响乐界的大师,除了出色的“学问、才能”之外,你认为他身上还
有哪些方面的因素?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库  
II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给为官从政设道岗,任凭香风阵阵、金光闪闪,我自______;控制好人生航程的重心,任凭风大浪急、泰山压顶都能从容向前。
(2)作为最老古法截流传承人,李芝荣______地盯着正前方,望着河道里穿梭的挖掘机,望着那两孔正被黄泥堵住的杩槎,心中感慨万千。
(3)很多老专家、老学者,更是______,潜心学术,心无旁骛,成果丰硕。在这种情况下,谁想投机取巧,反而会受到轻视和否定。
A.目不窥园 目不转睛 目不斜视       B.目不转睛 目不斜视 目不窥园
C.目不斜视 目不转睛 目不窥园       D.目不斜视 目不窥园 目不转睛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集团总校要发挥好示范和辐射作用,让农村学生享受到与城市学生一样优质的教育质量和后勤服务,让这些孩子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B.随着一批生态环境、公共服务、重大交通项目的快速建设,一个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小镇已见雏形。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库  
C.一个播音员要想在直播中读得准确流畅,靠得不仅是扎实的基本功,而且是丰厚的学养和多方面的人生积累才能做得到。
D.他介绍的这几个网站,可以申请免费个人主页,你只要将自己的作品放在指定的位置,你的网络好友就可以直接从网上欣赏到你的作品了。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核安全是国际安全不可或缺的一环,增进全球核安全是维护国际安全的重要着力点。核安全是保障核能持续发展的“安全阀”。核能如同普罗米修斯带到人间的火种,为人类发展点燃希望之光;随之伴生的核安全风险却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为人类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蒙上阴影。切尔诺贝利、三里岛、福岛等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核事故证明,核安全与核能发展是一体之两翼,       。
A.只有采取切实举措,才能真正管控风险,只有实现安全保障,核能才能持续发展
B.如果采取切实举措,实现安全保障,就能真正管控风险,持续发展核能
C.只有实现安全保障,核能才能持续发展,只有采取切实举措,才能真正管控风险
D.如果实现安全保障,采取切实举措,就能真正管控风险,持续发展核能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思考是一种多余的东西,不过或许只有在把自己的重要性放在自尊的前面的人,    。又或许如果给他们思考的机会.他们的决定又会截然不同,     ,当他们努力地用自己的直觉反应来反应这个突变的时候,    ,是骄傲还是狂妄,他们已经具备了男子汉的担当。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请阅读下面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完成各题。(6分)
项 目 百分比 非常想父母 65.0 害怕陌生人 40.0 觉得自己很一般 52.7 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 79.3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43.5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 34.7 (1)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每个结论不超过15个字,不能出现具体数字。(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2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新生郝同学,在微信朋友圈中对几位国内知名的史学教授出言不逊,用“垃圾”等词形容这些学者的学识和人品。他的导师孙教授看到之后,提醒郝同学为人治学要谦虚,谈人论事切忌污言秽语。但不久后郝同学又发布了类似言论,孙教授极度震怒,立即发表公开信宣布与之断绝师生关系。近日,学校正从校规和育人等层面评估孙教授的“断绝”是否合理。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库  

本文来源:http://www.greenkl.com/monishiti/55605.html

上一篇:[上高县属于哪个市]江西上高县二中高三热身卷数学文科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2016湖北一本线]2016湖北沙市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文综试题及答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绿色考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绿色考试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